2012 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(二)

2012年10月30日 下午2点
北京昆仑饭店


本公司不再对禁止出境拍品标注“*”,由买受人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文物出境审核手续。 所有成交价均已包含15%买家佣金。

Lot 406

吴冠中(1919-2010)  梅岭人家

镜心 设色纸本

1983年作

估价(人民币):2,500,000-3,000,000

未成交

题识:吴冠中,1983。
钤印:荼、冠中写生

尺寸:67.5×68 cm. 约4.1平尺

出版

《艺术家》第435期,第139页,(台北)艺术家杂志社,2011年8月

简介

说明:《梅岭人家》作于1983年,正是吴冠中水墨作品成熟和丰收的时期。画中梅花盛放,簇簇拥拥的老树几乎满布幅面,梅林深处,三四间黑瓦白墙的民居错落相依,掩映其间,视线再远去,则是淡墨扫出的隐隐远山此起彼伏,渲染出冬雪消融、万物萌发的初春景象。
吴冠中是一位对点线面和色彩极为敏感的画家,他喜欢可以自由发挥水墨点线的疏密和力度、韵律和节奏的景物,从而发掘景物的形式美,并构建他理想的形式结构关系。此作布局带有极强的结构性,或长或短、或粗或细的梅枝,穿插纠结,与民居的黑瓦白墙、远山及大大小小的色点,组成点、线、面的韵律,仿佛奏起一曲华美的乐章。立于正中的民居,几抹浓重的黑和大块的白,以及远山的灰,既打破了梅林的单调,造成纵深的空间感,又令张扬摇曳、蕴含无限生机的画面,顿时稳重起来。
画中的梅树、民居虽然经过提炼加工,但仍表现出较强的写实倾向;而在讲求实景性的同时,画家也仍然强调笔致的韵律和形式结构。为了追求这种韵律和形式,吴冠中在材料和技法使用上可谓不择手段,他用自制的漏斗将灰色的水粉颜料挤在画面上,使枝干的线条流畅奔放,并具有因厚度产生的体量感,线的运动时快时慢、时断时顿,从而表现不同的枝干部位。画完后再用胶水调少许清水,用干净毛笔依线覆盖一遍,既防止颜料的剥裂,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晕染效果。梅林中红的、粉的、黄的、绿的、灰的……各色的点,虽是随意洒出,却保持适度克制,时疏时密,直延伸至远山处,却不会喧宾夺主。这皆体现出吴冠中对于画面形式的精心设计,他说:“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,我画的点和线,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。画中的点和线,不管是大点小点,长线短线,在运用上是严格的,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。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,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,我都想办法将它遮掉,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,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,要恰到好处。”
吴冠中说他第一次看到梅林是在无锡的梅园,因梅被许多民居的白墙衬托,线条和色彩分外醒目。尤其是梅花盛开或初吐花蕾时,尚无绿叶衬托,只有花朵和枝干相互构成点和线的二重唱。所以吴冠中笔下的梅花多依民居或直接涂于白宣上,以尽显其体态之美。有西方批评家认为,所有的画家实际都是在追求“一种新的抽象结构,一种新的、但是纯粹的形式意味,一种新的、产生于物理视觉本身的真正结构的模式,一种新的、色彩组织的形体。”吴冠中的绘画,便体现出这种追求,但他更通过形式,追求意境:“我爱绘画中的意境,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美之中,首先需通过形式才能体现。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,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……”《梅岭人家》中,吴冠中用多变的笔触、自由的色彩,使初春的梅林,洋溢生命的动感,充满抒情的韵味,观之似有暗香沁入心脾。

京ICP备17021058号-1
版权所有 © 2005-2024.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
地址: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华熙国际中心C座26层 邮编: 100022
电话: (86-10)5887.0808 传真: (86-10)5887.0909 Email: info@chengxuan.com